為蛇鼠伸冤 ? !

蛇和鼠都有冤? 有! 蛇較多,鼠較少,讓我先說說鼠吧。

2025年是年,而都是中國十二生肖之一,以鼠為首,蛇排第六。很多對人類有益、友善的動物卻沒有被納入十二生肖之內,這是為何呢?

回顧歷史,社會在變,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也在變,但十二生肖在幾千年前已經定下來,沒有變過,也沒有人敢去改變。因此,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,有些地方顯得莫名其妙。

老鼠的重要性

許多人害怕老鼠,認為有老鼠的地方是不清潔、不衛生,但古人的想法卻不同。老鼠只需懷孕21天便可生產,一胎5至6隻,甚至更多。小鼠到了4個月便有生產能力,母鼠在生產後亦可以馬上交配再生產。以古人百子千孫、開枝散葉、不孝有三、無後為大的觀念來看,老鼠的繁殖能力,使其成為十二生肖之首是可以理解的。

蛇的更新意義

蛇每年都會換皮,象徵著更新。中國的新春對聯中常見的「一元復始,萬象更新」正是這種送舊迎新的觀念,因此蛇被納入十二生肖並不奇怪。

為蛇說幾句公道話

不幸的是,蛇和鼠經常被連在一起,在一些負面的詞語中出現,如「蛇頭鼠眼」、「蛇鼠一窩」。然而,蛇在醫療食療方面對人類有很大的貢獻,蛇的全身都是寶。

蛇的醫療和食療價值

蛇類入藥早在二千多年前的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就有記載,且全身都有藥用價值:

  • 蛇肉有活血驅風、除痰祛濕、補中益氣的作用,對風濕關節炎、肢體麻木、氣虛血虧、驚風癲癇及皮膚瘙癢等症有較好的療效。
  • 蛇膽、蛇骨、蛇蛻(處方名青龍衣,俗稱蛇殼、蛇衣)對治療坐骨神經痛、偏頭痛、類風濕關節痛和晚期癌症、麻風病等有較好的療效。

❤️❤️中德中醫診療中心小提示:如身體不適,請先尋求專業醫師治療。❤️❤️

古代文獻記載

早在戰國時期的《山海經》中就有關於蛇用於治病的記載:「巴蛇(蟒蛇)食象,三年而出其骨,君子食之無心腹之疾」。這是用蛇治病的最早文字記錄之一。此外,中國第一部藥物學著作《神農本草經》也提到蛇的藥用價值。在《本草綱目》中也記載了許多蛇類藥物的應用,現代醫學也證明了蛇的藥用價值。

柳宗元 – 捕蛇者說

永州山野出產一種奇異的毒蛇,黑色蛇身帶有白色花紋,它碰到草木,草木便會完全枯死,如果它咬到人,便完全沒有對治的辦法。不過,如果捉到它,將它風乾製成藥餌,可以治療麻瘋、風濕關節炎、頸腫、惡瘡等疾病,可以去除腐肉,杜殺體內的寄生蟲。當初,太醫奉皇帝的命令收集這種毒蛇,每年徵收兩次,招募能夠捕捉這種蛇的人,讓他們用蛇充當租稅。永州的百姓都爭著做這件差事。

食用蛇羹的益處及功效

根據中醫的觀點,蛇被視為能夠溫補暖身的食材,特別適合在冬季食用。所以每逢秋冬進補,就有很多人攪蛇宴。食用蛇羹有助於驅風通絡、活血祛風濕,還能改善皮膚狀況。許多蛇舖在烹調蛇羹時,常常搭配雞肉、金華火腿,以及當歸、花椒、八角等溫性藥材,以增強蛇羹的行氣活血的功效。以下幾類人特別適合食用蛇羹:

  1. 皮膚乾燥、容易癢感的人
  2. 患有慢性濕疹的人
  3. 經絡不通或痺痛的人,例如風濕性關節炎患者、手腳麻木的人
  4. 氣血兩虛的人,即手腳冰冷、頭暈眼花、容易疲倦、經常氣短、面色蒼白的人

食用蛇羹須知

從中醫的角度看,蛇羹、蛇湯、蛇肉和蛇酒的功效其實取決於蛇的品種。常見的蛇舖通常使用烏梢蛇和白花蛇來製作蛇羹和蛇湯。烏梢蛇性質較為平和,適合各類人群食用,並且具有較好的祛風效果,常用於皮膚乾燥、痕癢或容易敏感的人。白花蛇則性質偏溫,適合關節慢性炎症、四肢痹痛等人群,有通痹和改善痹痛的效果。一般來說,中醫認為每週食用一次蛇就足夠了,無需過度進補。

不少人喜歡將蛇羹搭配糯米飯一起食用。有中醫認為這種搭配雖然沒有什麼壞處,糯米飯具有保暖、補中益氣、祛寒補虛的功效,特別適合體質較虛弱的人食用。然而,需注意的是糯米屬於中醫認為的「發物」,容易導致上火、生痰、長瘡、過敏或舊病復發,因此不建議患有濕疹、蕁麻疹等皮膚疾病的人食用。糖尿病患者和容易胃脹的人也不宜多吃糯米飯,應適量食用。

食用蛇羹後的注意事項

食用蛇羹進補後,應避免進食生冷及寒涼的食物,如西瓜、西洋菜、白菜、梨等,這些食物容易使脾胃積寒,引起腹瀉和腹痛,同時會抵銷蛇羹的暖身和散寒效果。此外,應避免食用辛辣及煎炸食物,尤其是麻辣火鍋、酸菜魚湯等,這些食物容易上火,導致便秘和流鼻血等症狀。

不適合食蛇的群體

以下幾類人不宜食蛇:

  1. 熱底人士:經常有咽喉痛、牙肉腫痛、流鼻血或生暗瘡的人
  2. 陰虛火旺人士:經常感到口乾、手心發熱、晚上睡眠時容易出汗的人
  3. 痛風症及腎功能差的患者:因為蛇含有豐富蛋白質
  4. 感冒未痊癒的人:中醫認為這會影響康復
  5. 有濕疹、蕁麻疹等皮膚疾病的人:因為容易上火,容易引至舊病復發

蛇年繼續講蛇

蛇有時讓人聯想起危險和恐懼,但不少大學醫學院的校徽、又或者國際醫療機構的標誌中都能見到蛇的蹤影。設計上有蛇纏繞在一條棍上,稱為蛇杖,蛇杖源於古希臘神話,和「醫神」阿斯克勒庇俄斯有關。

南方醫科大學通識教育部教授嚴金海表示:「據說醫神在思索疾病治療的方法時,有條蛇纏住了他的拐杖,他用拐杖把這條蛇打死了;之後又看到另外一條蛇含著一片樹葉過來,敷在這條蛇身上,這條蛇又復活了。」據說「醫神」之後將蛇纏繞在手杖,隨身攜帶,蛇杖也成為「醫神」的標誌。

時代巨輪下的變遷

從現代人的視角看,蛇店看起來也許不合時宜。蛇現已成為受保護動物之一。自1999年起,香港展開了野生蛇類拯救計劃;2023年九月,全港實行「本地原生蛇類快速野放計劃」,目標是讓誤闖民居的蛇在無壓力及安全情況下放歸野外。這與七、八十年代的文化截然不同,吃蛇的人減少了,動物保育與香港的蛇文化息息相關。

😊😊😊